新手爸媽生產圖文紀錄與好用 App 推薦@美國加州 Kaiser 醫院

Last updated on February 5, 2023

加入臉書粉絲團或分享給朋友吧~

最近喜迎女兒誕生🍼,這篇分享整個生產(其實是陪產)的紀錄:包含在家裡等產兆、去醫院待產、生產(無痛分娩)、住院(母嬰同房)到出院,以及推薦一些好用工具。老婆公司保險選的是 Kaiser ,所以下面提到的都是跟這家加州醫院打交道的過程。

這是我們的第一胎,Kaiser 提供的服務算是可圈可點,因為有公司保險我們從頭到尾沒有自己付過錢無痛分娩打好打滿與住在單人房母嬰同房)。遇到最大的問題是每個護士教法跟建議都不太一樣,導致我們常常會不知道該聽誰的而有點錯亂😂,真的要做點功課以及多確認。

整體流程分為以下四個階段,對應到四個不同地點

  1. 在家等產兆
  2. 觀察室確認產兆
  3. 待產房生產
  4. 單人房過夜

可以看到,只有第一個在家,其他三個都在醫院(的不同地方),下面就來講講每個階段在幹嘛:

在家等產兆

一開始當然是在家:在孕晚期的產檢時,醫生有告訴我們需要注意哪些產兆。一旦有產兆就先打電話給醫院,必須等他們評估狀況並核准後才可以出發,否則就算去了也可能會被趕回來白跑一趟。

老婆某日睡醒開始感到規律宮縮,就馬上打給醫院(明明是緊急電話,每次卻都要過好幾分鐘才有人接,這樣真的可以嗎?🥲)。由於沒有宮縮以外的跡象(流血,羊水破,無胎動等)而且是頭一胎,該護士要我們在家繼續數,直到宮縮頻率達到每小時六次時再打一次。

預產期前先準備好安全座椅
記得提早把汽車座椅裝好

傍晚時頻率達到了六次,我們就又打一次電話,這次是另一位護士接聽。他說因為是頭一胎所以頻率需達到每五分鐘一次(一小時十二次)才能來醫院,我們只好在家繼續等。此時老婆因為宮縮根本睡不著,而頻率也慢慢變高。就這樣來回打了幾次電話,每次接電話的護士標準都不太一樣,到了凌晨四點才終於批准我們出發(後來想想其實去的有點晚,應該可以更早去的)。

記錄宮縮 App: Contraction Timer & Counter

這個 App 可以讓你比較方便地記錄宮縮,幫你算頻率與建議是否該去醫院。有一個小問題就是它莫名地耗電,明明只是記錄時間跟算頻率而已,這種耗電很異常。所以後來我們就直接把網路關掉,耗電就正常了

觀察室確認產兆 0500

觀察室是一個小房間,只有少少的器材來讓護士跟醫生做一些很基本的檢查,用來判斷是否要趕你回家繼續待產還是轉移到準備生產的房間

因為是半夜,我們是從急診部門進入醫院,然後被轉移到檢查室。在確定基本體徵沒問題後,我們等了很久很久很久才有人來檢查,因為開指程度夠所以可以開始準備生產而不用被趕回家。後來想想當時接電話的護士實在太保守,我們早就該來了!

接著又過了好一陣子才有人來打基本的止痛藥(在這之前老婆一直處於宮縮很不舒服的狀態),跟我們確認是否選擇無痛分娩,以及幫我們轉移到待產房。此時已經是早上六點半,距離我們抵達醫院已經超過一個半小時,而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等待🥲。

待產房生產 0630

待產房是一間很大的單人房,用途是給孕婦休息生產、與產後跟寶寶的第一次接觸 Golden Hour,所以裡面有相對應的設備。孕婦進來後會一直待到寶寶出生,然後帶著寶寶一起轉移到下一間房間休息過夜。這間有專用的獨立衛浴,也有沙發床讓陪同家人可以休息。

到了待產房後我們就舒服很多,因為空間大,有床也有沙發,打過止痛後老婆宮縮也沒那麼不舒服。因為已經確定要生產,這個階段有專門的護士來照料我們,隨叫隨到,也就比先前有效率很多。

房間很大,右邊的門是獨立衛浴
另一個角度,各種機器
房間內的獨立衛浴

無痛分娩 Epidural 0830

在生產之前,最重要的就是打無痛分娩 Epidural 。入住不久麻醉師就來施打(講了很長一串的可能副作用),因為是打在脊椎上所以過程有點可怕😨。打完之後老婆表示真的完全不痛了!效果之好讓她直到生產結束後都不覺得疼痛,真是個偉大的發明

如果還會痛可以自己按按鈕增加藥量,打好打滿

麻醉師離開時已經九點了,臨走前提醒老婆趁現在多休息待會生產才有體力。因為整夜沒好好睡,我們兩人一下子就睡著了。

開始生產 1200

中午十二點,護士叫醒老婆來查看開指進度,發現已經可以開始生了!立即呼叫助產士 Midwife 來,兩人折騰了一陣子,十二點半開始正式生產。

由於 Epidural 的效力,老婆說她不太能感覺到推寶寶,靠著助產士的指導,她很快就上手,不到一小時就順利生出寶寶👶,小可愛呱呱墜地

Skin-to-Skin 貼皮膚

寶寶出生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裸身給媽媽抱著安撫,這種 skin to skin 的接觸我們有在生產計畫 Birth Plan 裡面要求這個 Golden Hour。護士也說近年來她們也盡量鼓勵產婦可以 skin to skin,有助於穩定剛出世的寶寶!同時護士也在現場簡單清潔寶寶,讓我剪了寶寶的臍帶🥹。(他們說現在已經不會幫寶寶洗澡,因為沒什麼好洗的而且容易感冒。)

貼皮膚的效果應該很好,寶寶剛出生就狂哭,被媽媽抱住就馬上停止了哭泣安靜的吸手指看我們忙。在抱寶寶的同時,助產士也忙著處理老婆的傷口,清潔與縫合,所幸沒有預期以外的傷害。

房間內的嬰兒台

抱著寶寶一個多小時後,護士利用房間內的嬰兒台給寶寶進行各種檢查。接著要我們休息一下,並準備搬到休息的單人房。我們就在下午五點離開了這個房間,總共在這個房間待了十二小時。就這樣,老婆坐在輪椅上抱著寶寶護士推著輪椅,而我拉著行李箱,一行人浩浩蕩蕩穿越醫院前往專屬單人房

單人房過夜 1700

在醫院的最後一站是休息用的單人房,主要是用來觀察生產後寶寶與媽媽是否健康或有異樣。寶寶也會一起住在這房間的嬰兒床,護士會簡單教授如何照顧寶寶,餵養母乳等。這間同樣有獨立衛浴以及給陪同者的沙發床,十分舒服。

住了兩天,杯盤狼藉
門口有簾子很有隱私
沙發可以拉出來當床用

母嬰同房

我們本來以為在這可以好好休息,卻根本沒有休息到!因為新生兒會常常哭,住在一起的新手爸媽我們就壓力很大,完全無法好好休息。雖然跟寶寶住感覺很好,但好像不是很有利於媽媽恢復🥲?

寶寶直接睡在旁邊

不過這也強迫我們迅速學習,從一開始什麼都不會到臨走前可以熟練地做各種事:餵奶、包包巾、換尿布、洗屁屁、拍嗝等,通通都是被逼著學起來的。護士也會很熱心的教我們,如果太累了也可以請他們高效地做完這些事,有經驗就是不一樣。

上門檢查

另一個無法好好休息的原因是有各種檢查,有些給寶寶有些給媽媽。在白天每隔幾小時就會有人來做點事,護士醫生哺乳顧問等,實在很熱鬧。

醫院會根據母親與寶寶的檢查結果來判斷要讓你住幾天,如果都正常的話可能一天就會趕你回家。不過這次醫院讓我們自己選是住一晚還是兩晚。而為了保險起見,我們選擇住好住滿,待了兩晚才帶著寶寶回家。

醫院有人幫忙推輪椅送我們出院
醫院有人幫忙推輪椅送我們出院

其他觀察

寶寶安全

醫院很重視寶寶的安全,寫這篇時才意識到那兩天從頭到尾寶寶沒有離開過我們的視野:從出生到出院,所有的檢查都是在房間內完成,護士從來沒有把寶寶抱離我們房間過

而且在寶寶剛出生時,寶寶與父母三人立刻被套上一個小標籤,上面有專屬的號碼。平常護士會不時抽查我們三人的標籤,確保沒有抱錯。如果寶寶被偷偷抱出醫院,這個標籤會讓醫院響起警報的🚨!直到我們要離開醫院的前一分鐘,護士才把這個標籤給關掉,確保帶回家的那位是親生的。

待產包

孕晚期我們有準備待產包(一個行李箱),帶去醫院過夜用,結果大部分都沒用到。重要的物品醫院幾乎都有提供,從一次性內褲、尿布、產婦衛生棉、水奶都有。出院時護士還拿了一堆給我們外帶回家,怕我們不夠用。

醫院送了寶寶衣服跟媽媽的袍

另一個原因是我們住的離醫院很近,所以我偶爾會開車回家拿東西,就順便洗個澡,因此就算真的漏了什麼也可以順手拿來。

帶了分裝好的金沙送給醫院人員

待產包還是可以帶,但就帶一些讓自己生活更方便舒服的東西就好,必需品的話醫院幾乎都會提供。所以可以先跟醫院確認他們提供什麼,再自己帶那些不足的部分。

紀錄寶寶 App: Baby Tracker – Newborn Log

非常推薦這個 App ,讓你可以很方便地紀錄寶寶的各種事情。寶寶的健康都是仰賴追蹤這些資料(一天幾片濕尿布之類的),去兒科時醫生也會問你這些資料,我就直接拿這個紀錄給醫生看

尤其生產後我們兩人都感覺到記憶力下降了(Mommy Brain),這種記錄就更加重要。原本想說不如自己來寫一個 App,結果發現它幾乎滿足了所有我對這種 App 的需求,即使自己來寫也很難寫得比它好,更重要的是它免費!它好用到即使收費我也願意買。

我們的用法是在各自的手機登入同一個帳號,這樣就可以編輯同一份寶寶資料,它的資料同步也做得很好,一邊寫入後另一台手機馬上看得到。而且它有 Apple Watch App,讓紀錄事件更加的方便!可以隨時在手錶上點來記錄各種事件。

神奇的是雖然它號稱升級成付費版後會有一些額外功能,但那些功能在免費版就已經可以用了,不知道是否有誤會,總之我目前用免費版就已經很滿足。

你覺得呢?來留言一起討論吧!

加入臉書粉絲團或分享給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