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著笑著就哭了:為什麼上班後常常聊股票?聊聊科技公司常見的薪資結構與規則

加入臉書粉絲團或分享給朋友吧~

前陣子接待一群來自台灣的矽谷參訪學生團,閒聊喇賽時突然有人問我『為什麼這裡的人沒事就在聊股票,甚至把一堆公司的股價都記得很清楚?』。我才想到自己在學生時期大概也是,如果遇到科技業也會有同樣問題,這篇就聊聊當時的討論~

學生時我沒錢也沒概念,雖然雙主修經濟系,我卻從來沒有實際去碰過股市,即使不少同學那時已經在股海打滾廝殺了。就這樣紙上談兵了幾年,開始找工作談合約時發現再不了解的話就要被當韭菜了,只好開始惡補。

參訪團那天有另一個同事在場,他微笑著說股票當然重要啦!因為他幾年前在輝達 Nvidia 每股四塊美金時在那工作,當時被分到不少股票。但是他領到後覺得沒什麼長期持有的想法就把它全賣了!

然而他繼續笑著說當時若一股不賣,今天就奇蹟自來,總價值在現在輕鬆超過六百萬多美金,將近兩億新台幣!我在旁邊都覺得他笑著笑著下一秒就要哭了,超近距離錯過了一次財富自由機會,還好他好像習慣講這個故事了,成功撐到這次參訪結束都沒哭。

這個真實故事主要是因為很多科技公司在合約裡面會給自家的股票,直接把你推入股海。股票當然不是白給,通常股票越多現金就越少,到手的股票價值可能還比現金高,讓你的資產跟公司股價一起載浮載沉。就連沒上市的新創也會靠選擇權來一起玩,幫你畫一張未來的大餅(或者壁紙)。

當然你也可以到手瞬間轉手賣出,這樣它就跟現金沒什麼差別。而事實上也不少人這麼幹,因為在一家公司工作同時又持有它股票的話,理論上風險太高:公司倒閉裁員的話,你不但失業還會看到手頭股票縮水。所以分散風險的方法之一就是別持有,這也是上述故事我同事不想持有 Nvidia 股票的原因之一。但因為這幾年科技公司剛好在浪頭上,所以從目前的結果上來說是滿蠻反直覺的。也導致好多人不缺現金的話到手後就不賣,屯著賭一把。

不少公司做法是在固定時段內每段時間給你固定的股票數量,而這個數量只由開始的股價決定的,無論後來股價怎麼變都不影響。所以如果股價漲高就是你賺到,低也是你自己虧了。

比方說如果今天公司答應你入職就給你四十萬美金的股票,平均分四年,貌似是每年給十萬美金價值的股票。但實際上的做法是在你入職時,公司會用近期的股價算出一個股數,假設是每股一百元,那就代表你接下來每年能獲得一千股,無論給你那年的股價為何都不會改變。

假設入職後公司股價暴漲,過了一年發股票那天已達每股五百美金,則公司還是要給你一千股(而不是反悔成兩百股)。因此你那天就會收到五十萬美金價值的股票,而不是當初講好的十萬

這就是為什麼大家都會稍微關心一下自己公司股價在哪,因為跟收入是直接掛鉤的!想像一下如果是反過來,股價是下跌的話,就相當於被砍薪水啦。如果你到手後都沒賣的話,那波動起來是很刺激的。畢竟股票不是錢,你總有一天要想辦法處理它的,不是今天賣就是幾年後賣,或者傳承給自己小孩,總之要有個計劃。(其實現金也有一樣的問題,但畢竟通膨不會讓你的現金帳面數字變化,所以看起來好像比較安全但其實偷偷貶值)。

當然不是每個公司都這樣發放股票的,也有那種根據發放時股價來算給幾股的,也有那種只給高額現金但不把股票當薪水的(Netflix 就是在說你),但目前我身邊的同溫層遇到上述玩法的公司還算比較多,給生活帶來不少樂趣

退一百步來說,就算沒持有公司給的股票,你也會找地方屯著存款,在美國銀行利率低到可憐的環境下,最後還是大多還是會放到股市裡面。而且還有矚目的退休金401k,多數人也是直接在股市裡面滾。

綜上所述,大家的資產配比經常有不少是自家公司,所以有時看到朋友開頭打招呼的方式是:「哎呦,最近你們公司股價不錯噢?」,或者說「你們公司…最近還好嗎?」這種,對方就有機會表達開心或者吐苦水。

你覺得呢?來留言一起討論吧!

加入臉書粉絲團或分享給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