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岸留學生如何找西岸矽谷工作與 CMU Career Fair

Last updated on March 3, 2021

加入臉書粉絲團或分享給朋友吧~

這是工作系列的第二篇,來聊聊我當留學生時找工作 (Job Hunting) 的經驗。會分成兩大部分,一個是開始行動的時機,一個是可以利用哪些工具來尋找自己有興趣的公司。


開始找工作的時機

留學生通常在畢業前半年左右就會開始尋找有興趣的公司,投履歷後開始面試。若太早投履歷,有些公司會直接在履歷階段就不考慮,因為它們更希望找到能早點進來的戰力。但太晚開始的話,風險就是一些公司可能已經發放完該年的招聘名額,畢竟是先搶先贏。

我自己覺得早點開始總是比晚點好,主要是下面這些原因:

工作身份與簽證

Offer 泛指正式的工作契約。Offer 是越早拿到越好,目標是在畢業前就拿到,這樣才能放心面對學期末的各種作業考試。對留學生來說,還有一個應該儘早拿到offer的理由,就是工作身份。

在上一篇有講到,合法的工作身份是每個留學生都需要面臨的問題。擁有 F1 簽證的學生在有 Offer 的前提下可以申請 OPT (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 簽證來合法在美國工作,但這個必須要在畢業後六十天內申請。因此,如果畢業後六十天內沒有找到雇主並簽好 Offer,留學生就喪失申請 OPT 的權力,也就無法留在美國工作。

面試時程

另一個我想早點開始面試的原因就是它非常耗費時間。我的學校是 CMU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位於賓州的匹茲堡 Pittsburgh,靠近美國東岸。如果想面試位於西海岸的矽谷公司,就必須要搭四五個小時的飛機,如果公司買的機票需要轉機就更久(這會發生在經費比較吃緊的小公司上)。考慮到來回所耗費的時間,去一次面試代表要翹掉兩天的課。這樣代表畢業前的最後一個學期會比較辛苦,需要同時兼顧課業與面試。

也因此有一些同學會安排好幾場面試在同一段時間,這樣可以只飛一趟而同時跟幾家公司聊,節省時間。而且這樣可以讓多家公司來分擔旅費,所以通常公司也會樂見其成。


尋找公司

當時為了尋找我有興趣的矽谷Startup,我自己用過以下這些方法:

  1. Career Fair
  2. Tech Talk
  3. 求職網站

Career Fair

就像很多學校一樣,CMU 會定期舉辦就業博覽會 Career Fair,或稱 TOC (Technical Opportunities Conference),開放給有招聘需求的公司來擺攤。參加的公司會讓正在就職的 CMU 的校友在攤位介紹公司產品,發紀念品,並當面回答學生的各種相關問題順便收履歷。有些公司會回去後慢慢看這些履歷並通知有興趣的學生,有些公司會在 Career Fair 那幾天借用學校教室,直接開始面試流程。

學生在參加這些活動時,通常會穿著 Business Casual,印好一疊自己的履歷,去有興趣的公司攤位與他們聊天。聊天的內容一般以雙方自我介紹為開始,然後就是自由發揮。可以是公司產品,面試該如何準備,也可以討論履歷,話題可以自己決定,當然也看公司風格。最後就是留下自己的履歷,並等待對方進一步通知。

就像去遊樂園一樣,很多攤位是需要排隊的。有名公司的隊伍常常排得水泄不通,越有名的公司越是如此。反之,規模較小的公司就比較乏人問津。有些公司因為產品的性質,會限定要有美國公民身分,這種的人氣就會更低了。因此如果想去跟熱門的公司聊天的話,最好提前想好排隊的策略。

個人經驗

因為我當時已打定主意要去矽谷的新創,對於這個活動就沒有很認真地看待,畢竟來參加的很少。我就當作去練練英文口說,瞭解一下每個公司在幹嘛,拿一堆紀念品(衣服,隨身碟,資料夾等等),湊湊熱鬧而已。我有一件 Google 衣服就是當時拿到的,品質真的很好,當了我好幾年的睡衣。


Tech Talk

不少公司會在學校租借場地來辦 Tech Talk,科技相關的講座,在 Career Fair 這段期間的頻率會很高。這個講座通常是關於它們產品或組的,也可以是公司文化。我當時去過 Google, Facebook, Amazon, Dropbox 的。而越有名的公司就會越多人參加,常常一位難求,一群人坐在地上或是站著。

這個講座能讓學生更近一步了解該公司,並且有問答時間之類的互動,最後也會收履歷。所以對於在 Career Fair 沒機會跟這些公司互動的人來說(像是排隊隊伍太長),這是個塞履歷的好機會。

為了降低對學生上課的影響,這些講座多半是在下午或晚上。因此現場多半會有免費的食物與飲料,讓大家邊吃邊聽。對想省錢的學生們來說,是省餐費的好機會。食物通常是 Pizza ,三明治,洋芋片,可樂等。

參加的公司類型由於 CMU 在美國偏東部,所以來參加 Career Fair 的新創公司以東岸的居多,其他就是 Google, Facebook 這種到處都有辦公室的超大型公司了,來自矽谷的 Startup 實在不算多。


求職相關網站

Glassdoor
Glassdoor 是一個讓各個公司上刊登求職廣告的網站,以 CS (Computer Science) 相關的職缺為主。除了職缺本身外,它也有一些用戶提供的關於公司與職缺的資料。比方說有人就會放自己的面試經驗,有人會放薪資的範圍。

整體上來說 Glassdoor 的職缺很多,也蠻新的。我當時最後去的 Startup 就是在這裡找到的,所以把它擺在第一個。關於用戶提供的資料,其實我覺得參考就好。尤其是薪資方面真的不是很準,可能是更新的資料不夠多,還不如去看 Blind 的資料或許比較實際。


Indeed
IndeedGlassdoor 很類似,也是一個讓各個公司上刊登求職廣告的網站。它的介面比較簡單,而職缺的範圍比較廣泛,不只是 CS。

題外話:我曾經在正要搭公車時突然接到 Indeed HR (Human Resource) 打來的電話,問我當下能不能聊天。我說我人在外面,能不能晚一點。對方回答好,之後就沒有下文了。。。

LinkedIn
LinkedIn 大概是最有名的職場社交平台了,它是工作版的 Facebook , HR 產生業績的地方。通常畢業生會在 LinkedIn 上放一份漂亮的履歷,來吸引 HR 的目光。即使是已經身在職場上的人,也會維護自己在 LinkedIn 上的資料,以便未來換工作的需要。

我其實並沒有直接透過 LinkedIn 找到有趣的公司,也許是我沒有真正的使用好它,但是它在搜集額外資料上倒是幫了我不少忙。在面試一家公司的前後,我都會在 LinkedIn 上調查該公司員工的背景,近期做的專案,依此來對這些即將要見面的人有個底,知道該聊些什麼。

一畝三分地
一畝三分地大概是華人留學生最多的論壇了,上面有大量的第一手面試與待遇相關的情報,連面試的題目都會有人(偷偷)分享,而且幾乎都是中文的。

遺憾的是,因為大部分華人想去的是比較大型的公司,或是 Uber, Airbnb 之類的 pre-IPO 的公司, 而不是新創。因此雖然一畝三分地有著大量的面試心得,但關於小公司的資料並沒有很多,所以對當時的我幫助也比較有限。

Blind

Blind 是個匿名的公司八卦討論區,在這裡你看不到對方是誰,但你可以知道他是來自哪家公司,因為所有的會員都要用公司的信箱來註冊帳號。在我的經驗中,這上面的薪水是最準確的,日期越靠近越準

嚴格來說,Blind 不是給畢業生的,因為你大概不能註冊帳號。但如果你有辦法能透過一些幫助來看裡面的資料,那就會非常有幫助。它也不是個求職網站,而是個八卦版的概念,但這些八卦往往是你在其他地方比較難看到的,更有真實性,可以幫助你在最後挑選公司時有些參考。

因為匿名的關係,大家比較能放膽在上面講公司的八卦,薪資待遇等。也因為大家都是用公司信箱註冊,上面的言論比完全匿名的論壇還要有可信力一點。至少,我在後來跳槽時,就大量地參考裡面關於薪資相關的資料,以確保自己沒有被人資 low ball。


其實當時就是每天都在研究如何找到有趣的公司,並且研究這些資料的真實性。畢竟新創公司總會把願景寫得很美好,而實際上的問題不會主動告訴你。所以有多管道的資料來源可以有助於交叉比對獲得的資訊,以提高基於這些資料來推理的可靠度。而當時的我很缺乏這種能力,也就只能多花點時間到處看看了。

你覺得呢?來留言一起討論吧!

加入臉書粉絲團或分享給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