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就加入矽谷新創公司?Why Startup?

Last updated on October 1, 2020

加入臉書粉絲團或分享給朋友吧~

這是工作系列的第一篇,凡事最重要的就是動機,所以來聊聊為何一畢業後就加入新創公司吧。這個決定在當時應該不常見,至少在我畢業時,大部分的同學都是以大公司為優先而新創公司當備胎。我是沒看到像我這種連履歷都沒投給大公司,就跑去簽了小公司 Offer 的樣本。如果看了下面我的思路過程後,大概就可以理解為什麼這是一個不常被選擇的路了。

以下聊的是我在 2015 年畢業前找工作時的決策過程,不一定會符合當前的就業環境,請酌量參考。


大方向 – 風險管理

當我在計畫出國留學並工作時,就已經決定第一份工作要加入矽谷的新創公司而不是熱門的大型軟體公司。當時的思路很簡單,就是把它視為一種投資上常說的風險管理 Risk Management

在我心中,新創的小公司是一個高風險又高報酬的選項。而大型公司代表著相對低的風險,以及穩定的報酬。某種程度上,跟股票與債券有點相似,在投資者年輕時都會建議採取積極的投資策略(Why You Need to Invest Aggressively in Your Twenties)。而我認為自己在年輕時的風險承受能力比較高,隨著年紀的增長,家庭責任的增加,風險承受能力會漸漸地降低。依此得到的結論是:如果想加入新創公司,剛畢業時或許是一個很好的時機。


優缺點具體分析

大方向確定後,就用更具體的各個角度來比較每個公司。選擇一家公司時,我重視以下幾點(按心中的重要性排序):

  1. 簽證與綠卡
  2. 成長的機會
  3. 公司產品
  4. 薪資與待遇

1. 簽證與綠卡

所有打算長期在美國工作的外國人都會遇到的第一個關卡,就是要有合法身分才能在這裡工作。對留學生來說,剛畢業時會使用 OPT (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 簽證,短期目標是申請到(抽到)工作簽證 H1B ,而中長期目標就是綠卡 Green Card了。如果在 OPT 過期時還沒有拿到這兩者之一,那就無法繼續在美國工作。(大公司通常有方法可以處理這個問題,見下面)。

這申請這兩種身分上,公司都可以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工作簽證。綠卡還可以自己掏錢辦,但工作簽證就只能靠公司來辦了。因此如果公司不願意幫忙申請,那我就直接不考慮了。

Startup?

在這點上,新創公司常常是弱於大公司的。大公司通常在入職後就會辦當年的工作簽證,如果條件符合,在入職馬上(或過幾個月)就開始跑綠卡程序且全額補助(自費需要幾千美金)。不過由於招募人才的競爭激烈,越來越多新創公司也跟進大公司的作法,所以新創公司還是有機會匹敵的。即使如此,大公司還是有個壓倒性的優勢,就是在抽不到工作簽證的情況下,調配到海外的分部後再用 L1 簽證回來美國。這點是小公司望塵莫及的。

我大部分的同學也是因為這點而不考慮新創公司,畢竟先留下來,拿到工作簽證與綠卡才是最保險的做法。我現在回頭看也覺得這是一步險棋啊。


2. 成長的機會

身為剛投入業界的畢業生,我最重視的是自己成長的機會。公司的文化,市場的分析,專案的管理,技術的取捨,會議的規劃等,都是需要學習的。而這些是建立在人上面,所以同事,主管,甚至是老闆的能力都至關重要。如果同事很強,那自己在這種環境下成長就會很有效率。

理想上應該是帶著團隊與公司一起成長,但我認為自己剛畢業時對公司運作的理解很有限,因此一開始重點還是會放在自我成長上。

Startup?

在新創公司有個好處是離高層與各部門很近,可以輕易地看到整個公司如何運作並且參與其中。常常主管就坐在你旁邊,老闆就坐在你對面,中午吃飯時跟各部門的主管聊天,全都是增廣見聞的好機會。


3. 公司產品

每個時期都有被市場與媒體追捧的話題,像是雲端運算 Cloud Computing大數據 Big Data機器學習 Machine Learning虛擬實境 Virtual Reality,到後來的區塊鍊 Blockchain無人車 Self Driving。有些是真的重要而需要人才的領域,而有些只是當下的炒作。

這些對於正要畢業的我來說,即使有努力去了解市場並猜測未來的趨勢,但依然就像買股票一樣很難判斷。因此我決定順從自己的直覺與興趣,不刻意去挑那些正在做熱門領域的公司。幸運的是,我唸書時研究的領域在業界越來越被重視,所以順從興趣去選的公司後來成果還不錯。

Startup?

大公司在這點上也是比小公司有優勢的:大公司有許多的專案可以選,如果一個產品真的不行了,換個組不是很困難的事。但新創通常會把整間公司的資源只專注在少數幾個產品上,就像是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好處是資源非常集中,公司從上到下朝著同一個目標前進。但如果該領域不再被市場所青睞,下場可能就是公司倒閉。


4. 薪資與待遇

之所以會把待遇放在最後,是因為我更重視自我成長的機會,優先投資未來的自己。更重要的是,我很幸運地暫時沒有財務上的擔憂,所以短期內可以承受這種損失,畢竟最糟糕的情況是公司倒閉,機會成本就是那些願意給股票的公司。

Startup?

這點大概是新創公司最容易輸大公司的地方,畢竟財力有所差距。尤其是未上市的新創常常無法給股票,而是給 ISO (Incentive Stock Options)。而如果公司未來發展不夠好,或是倒閉了,ISO 差不多是廢紙了。


最後再來強調一下,這些決策與分析都是根據當時的時空背景,不能完全適用於現在。比方說在疫情的衝擊下,新創公司的處境是比大公司還要辛苦的。以及現在工作簽證與綠卡的申請比當時還要嚴格,所以大公司在這點的重要性就越來越高。如果我是今年的畢業生,可能就要有更多的誘因才會選擇新創,只能說自己當時運氣真的很好。

你覺得呢?來留言一起討論吧!

加入臉書粉絲團或分享給朋友吧~